第三四五回 留在翰林 修书避祸_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乐文小说网 >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 第三四五回 留在翰林 修书避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四五回 留在翰林 修书避祸

  当年宁荣武卒能够纵横下,所依靠的除了初代宁荣二公的练兵之法,还有配套的锻体法子,可随着宁荣二府先后腐化没落,北庄旧部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老一辈老去,那些个耗费颇大的锻体方子就这样丢失了。

  又或者如焦大所的,有所预感的贾代化和贾代善刻意没有把传承留下。

  或许,是为了避祸。

  武卒尚且如此,太行那就更惨了,如今贾兰身边只剩下老赵一个“浪子”,太行首脑“没面目”更是杳无踪影。按焦大和老赵的法是应该不止这么少的人,可人家不出来与你接头,你也毫无办法是吧?

  老赵接过醉琼楼,靠着酒楼的收入用一年多的时间重新搭建起一个骨架已经差不多到了极限。

  至于麾下的人员,那只能徐徐图之了。

  焦大爷再怎么老而弥坚,那也是人不是神,能够拉扯出一队武卒已是难能可贵,并不了解太行内部运作的他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谍报人员的,这只能靠老赵慢慢来。

  如今贾兰除了知道萧放手中确实有着一支实力不俗的力量外,其余都一无所知。

  虽然仅有一次接触,贾兰却已把握住了忠义郡王的性格特征,他是一个棋手,步步为营,行远自迩,很有章法,也有着足够的耐心,一旦出手定然是致命一击。无法预知忠义郡王动手的方向,这正是贾兰最苦恼的事情。

  “三弟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梁咏的话让贾兰稍稍回过神来,忠义郡王的事除了焦大,贾兰对谁都没有再提起过,对两位义兄他也只是淡淡地提过和其见过面,不是他不相信梁咏和秦钟,只是这对他们而言毕竟过于沉重,既然暂时理不清其中的头绪,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强大自己方是上策。

  “没什么,只是在想着会试的事情而已。两位兄长,这种时候,你我最好谨言慎行,宁愿不话,也不要错话。特别是面对别有用心之人时……尤其要心。”贾兰忍不住又提醒了一下。

  “我们都晓得的。”梁咏、秦钟纷纷点头。

  又过了片刻,梁咏忽然问“三弟,若是考中进士,你有什么打算?”

  秦钟闻言也是精神一震,目光径直看向贾兰:“一路上你都没有考虑好,如今会试就在眼前,大约你也有所决断了吧?”

  贾兰当即点零头:“正好,我也准备给两位兄长这个。”迎合两人目光,贾兰道:“若是能够高中,我会争取留在翰林院,在里面呆上几年。”

  “留在翰林院?”梁咏眉头蹙起。

  按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那是应有之义,毕竟大夏官场有着非翰林不得入阁,非三鼎甲无以为相的铁律。

  而且以贾兰的才华,哪怕无法登上一甲,以他名动下的词风,三年后散馆留在翰林院的几率也是极高的,但今时不同往日,梁咏并不十分赞成贾兰留在翰林院。

  若是往日,贾兰想要进入翰林院梁咏定然举手赞成,可如今旧辅未去,新辅未稳,翰林院作为朝廷最大的人才储备机构,里面绝对会有一番争斗,而贾兰身为四王八公之后的荣国后人,恐怕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一旦陷了进去到时候想再抽身出来就难了。

  想到这里,梁咏将心中的忧虑了出来。

  “三弟若是高中一甲直接授官留在翰林院那就罢了,否则以我所见,还不如直接外放为官图一番清静……我听,这次恩科的进士可能只需要留部学习三月便会开始被外派出去,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从前年开始,淳治帝在朱思道王鼎等饶支持下大肆整治官场,地方上许多官员多以受贿被弹劾丢官,是以淳治帝才迫切地加开恩科,以求培养足够的人才去填补缺额官员的窟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w99.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w9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